俗話說:“鮑參翅肚都不如幾個雞蛋”。
雖然有點夸張,不過雞蛋確實能給咱們提供豐富的營養。
兒童吃雞蛋,有助于身體和智力發育;老年人常吃雞蛋,可獲得膽堿,對預防癡呆有幫助;素食者常吃雞蛋,可預防貧血;年輕人吃雞蛋,可以很好地平衡營養構成。
總之,每天吃個雞蛋,好處杠杠的!
不過,小編要提醒大家,吃雞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4點,否則營養白搭,還傷身!
不要吃生雞蛋
有些人認為,食物一經煮熟,就會造成營養流失,于是,將“生吃”視為“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營養秘訣”。
但生吃雞蛋,先不說營養,另有一風險:容易引起細菌感染——大約10%的鮮蛋帶有致病菌、霉菌或寄生蟲卵。
有研究發現,雞蛋殼上可能帶有一種特殊的“0-157腸出血性大腸桿菌”,即使菌量極少,一旦攝入,也足以引起食物中毒。
有的家長會用開水沖雞蛋加糖給孩子喝,覺得這是“優化版”的生吃雞蛋,能給孩子更全面的營養。事實是,病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被殺死,容易引起腹瀉和寄生蟲病,甚至引起食物中毒。 看了上邊,估計有人會說,生雞蛋和沒熟雞蛋對人體有害,那我煮久點總沒問題吧?恰恰相反——
雞蛋別煮太久 因為會廢火…… 開個玩笑~因為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鐘,蛋白質結構變得更緊密,不容易與胃液中蛋白質消化酶接觸,所以較難消化。 而且,蛋的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蛋氨酸,經過長時間加熱后,它會分解出硫化物,它與蛋黃中的鐵發生反應,形成人體不易吸收的硫化鐵,營養損失較多。 總之,雞蛋煮太久,不僅會流失營養,還會造成不消化,尤其是對與一些消化功能較弱和老人來說。
煮蛋技巧:煮前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會兒,以降低蛋內氣壓。涼水下鍋,水必須沒過蛋。用中等火候,冷水煮沸,水開后算好5分鐘。
感冒發燒時,最好別吃雞蛋 發熱時,人體的消化功能較差。而雞蛋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,不易被消化。 沒有被完全消化吸收的蛋白質,會被大腸中的細菌分解成胺類、尿素、硫化氫等有害物質,從而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。
此外,進食高蛋白質后,由于其代謝過程復雜(轉氨、脫羧、氧化等等),能量產生非常明顯,這部分能量都是以熱能的形式散發的。 發熱病人如果再吃雞蛋等高蛋白食物,就有可能使體溫進一步增高。因此對于發熱的病人,無論中醫還是西醫,都主張膳食以清淡為宜。 有人會說,醫生不都說生病要補充營養嗎?
的確,發熱時的確營養消耗大。但此時,補充營養不是主要問題,治療感冒發熱的關鍵是控制感染,必要時吃些退熱藥,盡快縮短病程。
膽結石患者,別吃雞蛋
這是因為,雞蛋是高膽固醇食物,還可能促進膽固醇型結石的生成。 所以,醫生一般都會建議膽囊炎和膽結石病人盡量少吃雞蛋,特別是煎雞蛋,因其含有更高的脂肪,會使膽囊收縮得更厲害,并會加重原來的膽囊炎癥。 此外,其他煎炸、油膩食物,膽結石患者也應盡量避免。
|